
“妈妈!弟弟又抢我绘本了!”“姐姐推我!我要告诉爸爸!”
家里有两个以上娃的家长,是不是每天都要被这样的哭闹声包围?刚把抢玩具的俩娃拉开,转头就看见老大把老二的积木推倒,劝完这个哄那个,嗓子喊哑了,俩娃下次该闹还闹,自己累得直叹气,甚至忍不住吼孩子,事后又满心愧疚。
其实,孩子之间的矛盾不是 “麻烦”,反而是教他们学会沟通、分享的好机会。很多家长常犯的 3 个错,才让矛盾越演越烈,快看看你中了没:
误区 1:“大的必须让小的”—— 最伤老大的心
“你是姐姐 / 哥哥,让着点弟弟妹妹怎么了?” 这句话一出口,老大眼里的光瞬间就暗了。去年邻居家 7 岁的朵朵,因为妈妈总让她让着 4 岁的弟弟,偷偷把弟弟的玩具藏进衣柜,还说 “妈妈只爱弟弟,不爱我”。
展开剩余77%强行让大的让小的,看似解决了当下矛盾,却让老大觉得 “父母偏心”,老二觉得 “哭闹就能得到想要的”,只会让矛盾变本加厉。
误区 2:“各打五十大板”—— 谁都不服气
“别吵了!你们俩都有错!” 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批评一顿,孩子根本没明白自己错在哪。上次带娃去游乐场,看到俩男孩抢秋千,家长过来就说 “不许打了,再打都别玩了”,结果俩孩子噘着嘴瞪对方,一会儿又因为别的事吵了起来。
不分青红皂白的批评,会让孩子觉得 “爸妈不理解我”,反而把委屈憋在心里,下次矛盾只会更激烈。
误区 3:立刻 “主持公道”—— 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解决
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闹矛盾,第一反应就是冲上去 “断官司”:“玩具给哥哥,弟弟你先玩别的”。可你有没有发现,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,孩子还是会找你帮忙,自己根本不会想办法。
孩子的成长,需要自己学会处理问题,家长过度干预,反而剥夺了他们学习的机会。
其实,化解孩子矛盾没那么难,记住这 3 招,比吼 100 句都管用:
第 1 步:先 “接住情绪”,再解决问题
孩子哭闹时,别先讲道理,先蹲下来抱抱他,说一句 “妈妈知道你很生气 / 委屈”。去年我家俩娃抢拼图,老大哭着说 “妹妹把我拼好的弄坏了”,我先抱了抱老大:“拼了半天被弄坏,肯定特别生气对不对?” 老大慢慢止住哭,老二也小声说 “我不是故意的”。
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,情绪慢慢平复,才听得进接下来的话。如果一上来就说 “哭什么哭,不就是个拼图”,只会让孩子更委屈,矛盾更难化解。
第 2 步:让孩子 “自己说”,家长别插嘴
情绪平复后,让每个孩子说说自己的想法。比如问老大:“你为什么不想让妹妹玩拼图呀?” 问老二:“你想玩拼图,有没有跟姐姐好好说呢?”其实家长作为第三者,不了解事情发生的经过,有时候盲目“断案”只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,不妨听孩子自己说,让孩子来解释,了解清楚再评判。
第 3 步:给 “选择”,不替孩子做决定
最后一步,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孩子。比如俩娃抢玩具,可以问:“你们觉得怎么安排,两个人都能玩到呢?是一人玩 10 分钟,还是一起玩?”
上次朋友家的俩娃抢自行车,家长没直接分配,而是让他们想办法,最后俩娃约定 “哥哥骑到路口,回来换妹妹骑”,不仅没吵架,还玩得很开心。孩子自己想出的办法,会更愿意遵守,也能慢慢学会换位思考。
其实除了用对沟通方法,多孩家庭选对日常用品,也能悄悄减少孩子 “抢东西” 的矛盾。比如孩子每天要用的书包,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书包,大容量装得下孩子们的所有物品,不用抢着塞东西;背带是加宽加厚的U型连体设计,就算装了课本和水壶,娃背久了也不喊肩膀疼;侧面的反光条和轻便材质,上学、出门玩都合适,书包买的好,孩子们不会因为谁比谁的好而吵架,如果家长们对这样的书包感兴趣的话可以私信或评论获取链接噢!
毕竟对多孩家长来说,能让娃少闹点矛盾、自己少操点心的用品,都是帮大忙的 “小助手”。当然,比起用品,家长的耐心引导才是化解矛盾的关键。多孩家庭的 “鸡飞狗跳”,也是独一份的温暖。孩子之间的矛盾,就像小树苗成长中的小枝丫,只要用对方法引导,不仅能化解矛盾,还能让他们学会谦让、沟通,成为彼此最亲的伙伴。
发布于:广东省嘉多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